原标题:苏浙皖赣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成立——
以“新”促“新”,共谋“质胜之道”
9月3日,2024年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共同行动启动仪式在太仓举行。启动仪式上,四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成立苏浙皖赣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创新联合体”),开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旨在集聚四省一市质量技术资源,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链质量提升联动机制,开展专家问诊、链间帮扶、协同攻关等质量赋能活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开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是四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理应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自2006年以来,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共同行动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机制有利于加强区域质量领域交流合作,有利于加快推进质量发展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沪兵说,希望创新联合体持续强化全链条质量协同,推动构建质量提升生态圈,为增强四省一市产业链质量竞争新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出经验作示范。
四省一市为何选择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开展区域质量合作互助?
从产业基础来看,新能源汽车在苏浙皖赣沪的发展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包含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和氢燃料电池汽车4条产业链。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10条卓越产业链之一。2023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开票销售1.8万亿元,占全省9.5%;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4.7万辆,动力电池产量、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安徽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并全顶格推动产业发展,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举措,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处长范茂华介绍,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汽车出口114.7万辆。
从客观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眼下还存在现有标准不统一、协调性不足等问题——
“今年8月,在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我们联合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针对动力电池产供双链发展质量的现状和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调研。”创新联合体秘书处单位、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易爱斌介绍,调研发现,质量技术方面,当前动力电池产品部分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尚未实现国产替代、部分疑难工艺技术有待攻克。此外,有接近1/3的企业反映研发和质量人才储备不足、自批智能化改造和升级速度缓慢。质量基础设施方面,超半数企业反映存在标准滞后、标准交叉不统一等问题。质量品牌方面,除几个龙头品牌外,电池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品牌效应弱。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文武表示,近几年该公司主要遇到以下问题:由于客户对锂电反应的要求不一样,各家有各家的标准,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指标千差万别;采购、生产、质量等方面缺失标准,造成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不同;技术方面,锂电池材料生产缺少智能制造协同管理。
创新联合体具体将怎样助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提质升级?
面向动力电池产业全流程质量管控的数智化能力提升、市场重点质量问题专项提升、智能汽车线控底盘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锂电池材料技术标准比对提升……翻开创新联合体发布的首批重点攻关项目,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其中,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将牵头选定试点企业开展质量诊断和“智改数转”诊断,围绕链主企业开展上下游质量关键信息联动管理和持续改善,推动数智化质量管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覆盖全应用场景,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管理数智化赋能模式。
易爱斌表示,创新联合体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质量调查研究、协同攻关质量技术问题、联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优化检验检测服务效能、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品牌联动、落实质量人才培训和培养、助推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在本次创新联合体中,上海主要聚焦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一领域。”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质量部袁润州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一步发展,一方面要推进制定行业急需的标准,如加快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重点标准,不断提升氢气道路运输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聚焦场景示范,在固定线路和特定场景继续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此外,还需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认证规则的制定。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今年全国“质量月”的主题是“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苏浙皖赣沪相关部门围绕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落实、更好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中的作用、更好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更好发挥质量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推动质量社会共治等方面,组织安排了系列活动。(洪 叶)